已知點P1(a-1,5)和P2(2,b-1)關於x軸對稱,則(a+b)2009的值為(  ) A. 0 B. -1 C. 1 D. (-3)2009

已知點P1(a-1,5)和P2(2,b-1)關於x軸對稱,則(a+b)2009的值為(  ) A. 0 B. -1 C. 1 D. (-3)2009

∵點P1(a-1,5)和P2(2,b-1)關於x軸對稱,
∴a-1=2,b-1=-5,
∴a=3,b=-4,
∴(a+b)2009=(3-4)2009=-1.
故選B.

證明:若pk>o(k=1,2,……)(p是下標)且 lim[pn/p1+p2+……+pn]=0,liman=a(都是n→∝) 證明:若pk>o(k=1,2,……)(p是下標)且 lim[pn/p1+p2+……+pn]=0,liman=a(都是n→∝) 則 lim{[p1an+p2a(n-1)+……+pna1]/p1+p2+……pn}=a.(極限是n→∝) (注:1,2,……(n-1),n是下標)

把你要求極限的那個式子減去a,|p1an+p2a(n-1)+……+pna1]/(p1+p2+……pn)-a|<=
p1|(an-a)|+p2(|a(n-1)-a|)+……+pn(|a1-a|)]/(p1+p2+……pn)由前面給出的兩個極限,可知任給ε,存在K,k大於K時,pn/p1+p2+……+pn<ε,|an-a|<ε.那麼當n>2K+2時,把上面那個式子分成兩部分,前半段由an的下標大於n/2-1的構成,後半部分由pn的下標大於n/2-1的構成,這樣兩部分之後將不小於原來的式子,對於第一部分,用|an-a|<ε來估計,對於第二部分,考慮到an是有界性,|an-a|

若有說明:int *p1,*p2,m=5,n;以下均是正確賦值語句的選項是 A)p1=&m;p2=&p1; B)p1=&m;p2=&n;*p1=*p2; C)p1=&m;p2=p1; D)p1=&m;*p2=*p1; 並說明以上每個選項正確或錯誤的理由 該題在參考書上的答案是選C

A.p2=&p1,p2不是雙指標
B,p2=&n,n還沒有賦值
C,正確
D,*p2=*p1;原來p2還沒初始化,即沒有分配記憶體
應該這樣:p2=new int[1];*p2=*p1;

執行語句int a=5,b=10,c; int *p1=&a,*p2=&b; 後,下面不正確的賦值語句是 a.c=*p1*(*p2); b.p2=p1; c.*p2=b; d.p1=a;

d
pa,pb都屬於指標型別,可以指向地址,或者對自己解引用得到指向記憶體的內容
d的型別不匹配

有語句“int a=10,b=20,*p1,*p2; p1=&a; p2=&b; ”,若要讓p1也指向b,可選用的賦值語句是( ). A、*p1=*p2 B、p1=p2 C、p1=*p2 D、*p1=p2

答案為B,題目要求是p1也指向b,也即p1同樣有p1=&b的效果,則只需對指標p1賦值為p2即可.A的效果是:p1所指向的地址的內容變為p2所指向的地址內容,效果如同a=b;C的效果是將p1指向p2所指向的值所代表的地址,效果如同a=*(int*)(b);D的效果是將p1所指向地址內容改為p2,效果如同,a=&b

12、若定義 int a,b,*p1=&a,*p2=&b; 使p2指向a的賦值語句是(___A____).C A) *p2=&a; B) p2=&p1; C) 12、若定義 int a,b,*p1=&a,*p2=&b; 使p2指向a的賦值語句是(_______). A) *p2=&a; B) p2=&p1; C) p2=&*p1 D) p2=*&a;

題目不全,AB都不對啊
可以使p2=&a;或者是p2=p1;
這樣啊,選C
*(作為指標運算子)和&(作為取地址運算子),作用正好是相反的,所以連用的話,正好抵消
所以C 實際上就是p2=p1;

C++問題:已有定義“int a=10,*p1,*p2;p1=p2=&a;",下面語句中正確的是: A.a=*p1+*p2; B.p2=a; C.*p2=&a; D.&a=p2; 麻煩說明錯誤選項的原因,

A正確,
p1=p2=&a;p1、p2是指標,指向a的地址.
所以*p1=*p2=a=10.
B:p2是指向a的地址,a是整形.
C:*p2是a的值為10,&a是a的地址.
D:&a地址常量,不可賦值

甲乙兩輛汽車在同一平直路面上行駛,他們的速度之比v1:v2=2:1, 當兩車急剎車後,兩車的加速度之比a1:a2=1:1.甲車滑行的最大距離為x1,乙車滑行的最大為x2.則: A.X1:X2=1:2 B.X1:X2=1:1 C.X1:X2=2:1 D.X1:X2=4:1 急等

0-v²=2ax,故x=-v²/2a,所以x1:x2=(-v1²/2a1)*(-2a2/v2²)=4:1

汽車從A站以速度v1行駛時間t1到B站,位移大小為x1,又從B站以速度v2行駛時間t2到C站,位移大小為x2 補充:已知三站在一直線上,並假設公路都是直的,那麼 A.若t1=t2,則汽車從A站到C站的整個過程中,平均速度可能大於(v1+v2)/2 B.若t1=t2,則汽車從A站到C站的整個過程中,平均速度可能小於(v1+v2)/2 C.若x1=x2,v1>v2,則汽車從A站到C站的整個過程中,平均速度可能等於(v1+v2)/2 D.汽車從A站到C站的整個過程中,平均速度必德語(x1+x2)/(t1+t2)

選D
運用公式速度平均值
1.=(v1t1+v2t2)/(t1+t2)
2.=(x1+x2)/(x1/v1+x2/v2)
3.=(x1+x2)/(t1+t2)
AB用式1.C用式2.D用式3

甲、乙兩物體質量之比m1:m2=2:1,速度之比V1:V2=1:2,在相同的阻力作用下逐漸停止,則它們通過的位移S1:S2是(  ) A. 1:1 B. 1:2 C. 2:1 D. 4:1

對全過程運用動能定理得,-fs=0-1
2mv2
解得s=mv2
2f.因為甲、乙兩物體質量之比m1:m2=2:1,速度之比V1:V2=1:2,阻力相等,則位移大小之比s1:s2=1:2.故B正確,A、C、D錯誤.
故選:B.

參考書上寫的公式是2v1v2/(v1+v2)...但是有個行船問題這個公式又不對了,為毛? 一艘輪船從甲到乙港口順水需要7小時,從乙返回甲需要9小時,問如果在靜水條件下,輪船從甲港口到乙港口需要多少小時? 如果按公式算,這個平均速度就應該是:2*(1/9)*(1/7)除以16.等於1/8. 但是題目的答案是直接用(1/9+1/7)/2=8/63. 公式是等距離的平均速度計算公式:2v1v2/(v1+v2)^ 我上面寫錯了,應該是2*(1/9)(1/7) 除以(1/9 +1/7)=1/8 這裡用公式為什麼不對了?

這裡有幾個速度的概念你必須理解清楚:
1,水流的速度
2,船在靜水中的速度
3,順水時,船對河岸的速度
4,逆水時,船對河岸的速度
5,來回一個航程中,船對河岸的平均速度
公式給出的是求 “來回一個航程中,船對河岸的平均速度”.它不是 “船在靜水中的速度”.屬於概念上的問題.

過點P1(1,5)做一直線交x軸於A,過點P2(2,7) 做直線P1A的垂線,交y軸與點B,點M線上段AB上,且BM:MA=1:2,求動點M的軌跡方程

P1(1,5),P2(2,7) 設M(x,y),則 ∵BM:MA=1:2 ∴xM/xA=BM/AB=BM/(BM+MA)=1/3,xA=3xyB/yM=AB/AM=3/2 ,yB=1.5yM∴A(3x,0),B(0,1.5y) k(P2B)=(7-1.5y)/2 ∵P2B⊥P1A ∴k(P1A)=2/(1.5y-7)=5/(1-3x) 動點M的軌跡方程:12...

證明串並聯電路中總功率都是P=P1+P2

串聯電路電壓關係為:U=U1+U2
而串聯電路電流處處相等,所以,U、U1、U2同時乘以I,得:
UI=U1I+U2I,而P=UI,P1=U1I,P2=U2I
得以:P=P1+P2

設有兩個相互獨立的事件A與B發生的概率分別為P1與P2,則兩個事件恰好有一個發生的概率為?

P1(1-P2)+P2(1-P1)

兩種物質的密度分別為p1和p2,各取一定質量相混合,混合後的平均密度為1/2(p1+p2),設混合前後體積不變,則這 兩種物質的質量之比是多少?

由ρ=m/V得,m= ρV
ρV=ρ1V1+ρ2V2
ρ(V1+V2)=ρ1V1+ρ2V2
ρ=[V1/(V1+V2)]×ρ1+[V2/(V1+V2)]×ρ2
又 ∵ ρ=(1/2)(ρ1+ρ2)
∴ V1=V2
∴ m1 : m2 =ρ1V1 : ρ2V2=ρ1 : ρ2
所以,兩種物質的質量之比為ρ1 : ρ2.

p1比p2=M1比M2.p是密度,M是摩爾質量,這個公式成立一定要在同溫同壓下嗎,請說出道理,

一定要在同溫同壓下
因為這樣比較的才是相同的分子數.

密度為p1和p2的兩種液體(p1

完全相同的容器體積相等,等體積裝滿A 時有:ρ1½V+ρ2½V=M1
等質量裝滿B時有:M2/2ρ1+M2/2ρ2=V
將2式帶入1式整理得M1:M2=(ρ1+ρ2)²:4ρ1ρ2
由於(ρ1+ρ2)²-4ρ1ρ2=(ρ1-ρ2)²>0
所以M1>M2

有密度為P1和P2的水溶液各V升,只用這兩種溶液最多可配成P混=2P1P2/P1+P2的溶液多少升?(P1>P2) 答案是不是V(1+P2/P1)捏?

是第一步,證明P2溶液必須全部加入如果兩種溶液全部加入,P全=(P1+P2)/2那麼P全-P混=(P1+P2)/2-2P1P2/(P1+P2)=(P1-P2)²/2(P1+P2) 因為P1>P2,所以P全-P混>0即P2溶液V升必須全部加入,設P2溶液加入V1升第二步,列出...

氧氣的質量為m1,密度為p1,氮氣的質量為m2,密度為p2,則這兩種氣體混合後的密度是多少? 這個是分式的題

混合後質量=M1+M2
混合後體積=M1/P1+M2/P2
則混合後密度=(M1+M2)/(M1/P1+M2/P2)=(M1+M2)*P1P2/(M1P2+M2P1)

已知兩實心球密度比為p1:p2=2:3,體積之比為v1:v2=2:1 把他們放入足夠多水的槽中,靜止時,所受浮力之比不可能為 a 2p水:p2 b 2p1:p水

分類討論,兩種情況:1、都浮在水面上.2、二號球沉入水底,一號球浮在水面上.3、兩球都沉底.1、m1:m2=p1*V1:p2*V2=4:3又因為都浮在水面上,所以每個球受的浮力等於它們的所受的重力,浮力之比為4:3.2、一號球浮在水面上,...

設有密度為p1和p2的兩種液體可以充分混合,且p1=p2,若取體積分別為V1和V2的這兩種液體混合, 且V1=1/2V2,並且混合後總體積不變,求證,混合後液體的密度為3/2p1或4/3p2?

條件中,ρ1不等於ρ2.
m1=ρ1V1
m2=ρ2V2=ρ2*2*V1
混合後液體密度為:
ρ平=(m1+m2)/(V1+V2)=(ρ1V1+ρ2*2*V1)/(V1+2V1)=(ρ1+2*ρ2)/3

Elden Ring Premiere